本周三大股指期货表现偏弱,从目前的贴水幅度来看 ,IF主力合约目前贴水幅度在1%内,IH主力合约贴水在0.5%左右,而IC主力合约贴水则在2%左右 ,与前期相较无明显变化,但近期盘中曾出现小幅贴水扩大的现象,表明投资者对后市呈谨慎态度。技术上来看 ,上证指数上方受年线压制,成交金额持续缩量,表明动力不足 ,但从均线系统来,重心上移,下方又有短期均线支撑 ,预计后市呈现区间振荡 。
经济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经济仍较为疲弱,但从政策目标来看有所好转,因此被概括为“形有波动,势仍向好”。
“形有波动 ”主要表现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,其中贸易数据表现的最令市场失望,而消费也未能抵消其他业务的下滑,同时制造业同比增速创新低。另外 ,7月M1-M2的剪刀差持续扩大至15.2%,创历史新高 。
“势仍向好”主要表现为市场结构的改善和供给侧改革成效显现。7月CPI-PPI剪刀差缩小至3.5%,表明结构进一步优化 ,主要归因于7月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及以去产能政策的实施导致PPI降幅收窄,同时也利于企业利润改善,预计未来PPI降幅将持续收窄 ,CPI-PPI剪刀差将趋于稳定。另外,供给侧改革成效则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及微观主体效益的持续改善 。供给侧改革不会一蹴而就,从这个角度来看 ,我国经济增长结构正在经历质的改变,其间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压力。
本月16日,国务院批准了《深港通实施方案》,观察近期市场走势可发现 ,在此消息未发布之前,市场已逐渐消化了该方案获批的预期。
未来来看,深港通开通会为资本市场开放进一步提供条件 。促进了内地与香港之间投资资本流动效率。资金流向成为市场关注的重要因素。三地资金流动反映出市场投资热情 ,以及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市场的影响 。估值最终实现回归。通过对比沪港通股票可以看出,港股的日常消费、金融估值相比A股略高,这与国际市场估值情况相同 ,而A股在电信、信息技术 、能源相比港股较高。平均来看,A股估值整体较港股偏高。
通过AH股溢价变化来看,其价差由最初的100附近 ,扩大至150以上,随后经过中国股市几次大幅下挫后,令权重股估值回归 ,同时溢价指数回落在125附近 。价差仍然存在,但去年12月美国加息之后,加之人民币贬值因素,使得两地溢价并没有显示过高 ,且从沪股通标的股票来看,目前处于低估值水平。从近期的沪股通净买额可看出,外资持续净流入 ,显示目前股票估值基本处于较为合理水平,因此深港通开通后AH价差不排除和沪港通一样出现先扩大,最终收敛的现象。图为中证500指数与沪深300指数走势对比 数据显示 ,截至8月24日,两市融资余额本月增加了324.7亿元至8975.07亿元,创半年以来新高 ,同时沪股通净买额增加了132.33亿元,其中仅3天有净买额流出 。从盘面上看,8月初至中旬A股表现强势 ,其间冲破年线,此阶段行情主要受房地产等低估值权重股的带动,而创业板指数却表现弱势。此后,房地产等权重股等出现回调 ,而成长股则表现较好,但由于其高估值的特性,上涨动力和空间不足 ,亦无法带动指数上涨,大盘持续在年线附近振荡。后市来看,股指进一步上攻难度较大 ,整体将呈现区间振荡态势 。 (作者单位:上海中期)